区公安分局:镜湖公安分局构建多元调解机制筑牢辖区平安根基

日期:2025/04/18 09:30来源:镜湖区司法局作者:殷泰玲阅读次数:

为推动传统调解模式向系统化、法制化、人性化的治理体系升级镜湖公安分局通过构建预防、化解、保障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推动矛盾治理事后处置向源头疏导、单点突破向系统政策、经验驱动向专业机制逐步转变。

一、聚焦“防患”,织密风险感知网络

一是全域梳理,动态掌控矛盾隐患。组织社区民警辅警通过常态化下沉巡查、包片联户等形式,深入居民区与基层居民见面交谈,建立矛盾风险动态清单,实现隐患苗头早发现、预警信息早处置,切实做到预防工作前置化、源头化。二是网格协同,精准定位矛盾根源。联合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警力量,开展地毯式矛盾线索收集工作。对排查出的潜在风险点实施分级标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推动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最大限度实现风险就地吸附、问题前端消化,发现问题8起,已稳控化解。三是即时处置,阻断矛盾升级链条。“首接负责、彻底化解”为处警原则,对110涉纠纷警情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现场处置阶段注重法理情融合调解,提升首调成功率,后续将处置进展同步街道、社区,确保每起纠纷化解有方案、过程有追踪、结果有保障,全力实现矛盾不激化、风险不外溢的工作目标,三月以来,共计报告政府、事权部门20余次。

二、聚焦“融解”,构建多元纾困体系

一是机制融合,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推动跨域协作机制,重点激活人民调解员效能,突出“俞灿芳红梅社区工作室”、“夏章全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品牌效应,发挥其社情熟、威信高、方法活的优势,集中攻坚情感纠纷、亲属矛盾、经济债务等高频矛盾类型,形成“专业力量嵌入+本土经验赋能”调解模式。三月份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152起。二是术业专攻,锻造专业调解力量。在民警辅警中挑选公安工作经验丰富、耐心细心、投诉量低、群众工作能力强加入党建夜校活动分享工作经验,让更多有能力、有耐心的人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线人员,拉近警民距离,提升调处成功率。三是梯次过滤,实施精准分流转办。建立矛盾纠纷分级响应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矛盾纠纷逐一细致评估、分级分类防范处置、动态调整升降级,实现全程治理,严防风险隐患回潮反复、引发事端。

三、聚焦“育法”,创新普法浸润模式

一是深化宣传引导,营造和谐环境。组织社区民警、辅警走进人员密集场所,走入矛盾纠纷多发地等,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讲、广播宣传、入户走访等形式,强化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律知识水平,为群众分析利弊,教育群众以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二是精准法治宣教,提升法律素养。针对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现象,组织民警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采取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以案说法,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3月份共开展法制宣传2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三是创新线上平台,拓展普法维度。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及时转发最新的普法宣传知识到居民微信群内,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线上普法,同时,利用已有的居民群,社区民警定期转发反诈知识、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