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倒卖回流!芜湖上线“扫一扫”
伴随着药店销售人员手中机器清脆的“嘀嘀”声,药品流通的“电子身份证”扫录完成,售药信息从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成功上传至医保信息平台,消费者购药后,可使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扫码验证,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杜绝倒卖回流。

3月5日,在芜湖某大药房黄山路店,记者看到,所有售出药品扫描盒身侧面的追溯码后,一行行由20位数字组成的条码显示在系统屏幕上。
店长周培玲介绍,从3月开始,平均每天要扫码上千盒药。“追溯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的可能。”

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追溯码接入率为84.81%、定点零售药店接入率为99.67%,两定机构已累计归集追溯码超1600万条。预计今年7月1日前,能完成100%接入。
现在,消费者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后,手机端可扫码核验,参与药品安全管理,共同维护用药安全。首先,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安装好打开后,进入首页点击右下角“我的”,注册或登录账号。
下一步,在首页中部左侧点击“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标签进入,按提示扫码识药。注意,该功能主要针对已经卖出的药品,而不是未出售的新药品。
查询结果分为三种情况。
-
情况一:未查询到药品销售信息,说明其尚未进入销售环节,或者销售机构未按要求上传信息。如属后者,消费者可要求其出示药品来源单据,以确保安全合法。
-
情况二:查询到1次药品销售信息,并显示对应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数据更新时间等信息,说明药品来源正常合法,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
情况三:查询到多次药品销售信息,并显示最近几次的记录,说明该药品涉嫌多次销售,消费者可据此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或医保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