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村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我街道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目标任务,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工作。街道获得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称号,成功创建7个市级文明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庭院、3个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㘰村、马厂村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天城村获得省级壮大集体二等奖。2021年街道还承接了市委乡村振兴现场会观摩点及全省远程教育现场会观摩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内容与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对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65项清单任务,细化成街道具体实施指标。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立足街情、村情,巩固自身优势,着力补齐短板,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把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围绕“美丽方村”建设的定位,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着力打造农村产业升级版、人居环境升级版、乡村治理升级版,确保“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到2025年,使乡村振兴在本辖区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更加便利和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质的飞跃。
二、2022年度基本工作思路
(一)党建引领,共谱振兴“一首曲”。
成立专班推动。设立由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领导的,以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专班。每位班子成员带领科室人员利用节假日或晚上休息时间,每月开展1-2次驻街下村调研活动,下沉到各村一线,与各村“两委”干部、讨论研究谋划工作,让乡村振兴个个身上有担子,形成全街道上下齐抓、科室部门和各村联动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党员活动日、建立乡贤理事会等,大力营造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彻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力争形成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良好局面。每1-2个月举办1次“乡村振兴干部大讲堂”,通过邀请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党员干部、村支书记,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谈经验、谈体会。结对帮学互动。组织班子集体率各村主要责任人赴兄弟乡镇就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产业发展参观学习交流,积极与顶峰教育集团合作,以“挖掘乡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为重点,借鉴“美丽小镇”设计建设成熟经验。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党组织主导、依法组建、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各村在积极组织建立合作社,其中㘰村已在全区率先建立青安江果园合作社,行春村正在计划建立农机农事合作社、腰埂村正在计划建立高端水果合作社等,其它各村均在有序推进中。近期还将赴六郎咸保、繁昌沈弄和童坝,就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参观学习。
(二)“一村一品”铺设优质产业“一张网”。
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土肥沃”标准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农田高低不平、耕作不易、灌溉难等由田间基础设施落后引发的难题,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操作,为粮食增产增收与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在2020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2021年8000亩的基础上,2022年再完成22300亩建设任务,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做强做精现有资源,注重特色发展。充分利用好自身潜在资源优势,谋划发展定位,以种植、精养殖为主,结合乡村旅游,打造集赏荷、采摘、垂钓、农耕文化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休闲片区。㘰村继续利用水系改造后的优势,现有荷塘面积600亩扩展至1000亩,持续发展特色荷莲产业,在扩大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容纳更多游客人次、增强旅游体验感;旗杆村在现有400亩“旗杆荸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整合五星村与行春村农户种植资源,再扩大150亩,探索荸荠“地喜8号”品牌商标注册;方家村的稻虾养殖由现有的500亩再扩大150亩;马厂葡萄与南京农科院对接,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点;持续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盘活天城村苏宁物流园等闲置土地;积极推进㘰村居家康养,打造民宿、承接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与辖内溜坝生态园、奥拓产业园、水系码头观光、红色革命旅游教育基地等观光旅游“打卡地”融为一体,让大家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香、带得走,今年接待游客预计达5万人次;突出融合促发展,抱团取暖出成果。依托辖区国丰粮油、荟萃农业、龙腾生态等大型现代农业平台,找准生态优势与市场需求共振点,构建村居、街镇与城区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精品果蔬、渔业水产等特色农产品。
(三)持续发力,下好环境整治“一盘棋”。
坚持把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五清一改”等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强力推进。全力攻治“农村脏”。建设好方塘和埭南两个菜市场。以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管理为依托,明确监管职责,建立覆盖道路、村庄、生活小区、沟塘水渠的分片保洁制度,不断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工作机制,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基本消除辖区大面积黑臭水体,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截至2021年底,全街道在改厕7705户,改厕率91.2%的基础上,2022年再完成700户改厕任务。加大投入,结合非标债的实施,在建成2个社区和7个中心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础上,再完成2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联网并网的要求,将吸纳的厕所粪污同步处理。全力攻治“农村乱”。积极与民政、自规部门对接,选定好3-4个集中安葬点,解决好农村“散坟乱葬”问题。紧盯“五清一改”,紧抓农村改厕,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农村、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推动全域村庄清洁行动由“战役性”向“经常性”转变。计划到2022年底,全域人居环境再提升,完成自然村整治数量每个行政村不低于3个,完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4个EPC模式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另外2个正在招标规划设计),再申报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指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四)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抓推进、抓落实、抓见效,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抓规划先行。配合区农水局编制空间规划,打破行政村区划局限,跨村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根据村庄不同禀赋特征,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村庄”规划进行分类,明晰“任务书”、“路线图”,先易后难,全域推进。目前,已形成特色小镇、中心村、保留村的规划体系。抓头雁能力。组织村居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展万名党员(书记)进党校、党员集中轮训等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推动环境整治、发展乡村产业的能力素质和行动自觉。抓城乡统筹。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2019年以来,路面硬化、白转黑约32公里,今年还将提升道路8公里。特别是困扰方村交通瓶颈多年的芜广铁路下穿扩宽增高工程将于今年完成。落实路长制,实现所有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做好两个民用水厂收购前期工作。
(五)生态优先,水清岸绿绘就“一幅画”。
一方面,聚焦做活“水文章”。配合实施完成镜湖区段青弋江治理工程达标验收和欧阳河、三连圩中型灌区整治、荆山河水系封堵和荆山河流域治理项目工程,既统治统管河湖较大水体,又紧抓农村微小水体整治,持续开展“清”水、“畅”河行动,突出清淤泥、治水体、通水系、活水网,以水为脉串联起一个个美丽乡村和一片片美丽田园,建好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另一方面,聚焦水绿交融生态美。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 的环保意识、通过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以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申报为契机,持续推进大绿化建设,组织开展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等“五块地”大绿化,着力解决村庄“缺绿”、乡村“缺美”、护绿“缺位”问题,让农村看得见绿、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区直部门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支持
根据乡村振兴考核方案要求,请求区直各部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为方村街道乡村振兴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在道路建设、群众医疗、提升教育质量(截至目前,方村还没有公办幼儿园)、产业招引、水利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形成合力。
(二)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对各种新型主体、村干部等带头人的培训,提高乡村振兴工作能力。二是鼓励回乡创业。引导本地企业家、大学生和各类专业人才回乡创新创业。三是加强干部交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全区年轻干部交流到农村工作,充实农村工作干部后备力量。四是留用专长人才。制定政策,允许有意愿、有能力、有特长的退休人员留用。
(三)协调解决制约方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特别是荆十路拓宽、沿途危桥问题一直制约方村的发展,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方村老街安全隐患问题。方村老街具有一定的历史,早已毁损,全部为危房,修复难度和资金投入巨大,安全隐患突出。
(五)苏宁物流园征收地块后续遗留问题。
该地块2011年拆迁,直到2018年还剩余10余户未拆除,且因为该项目的停滞,拆迁项目也停止,2020年,结合周边环境整治,经区里同意,重新启动拆迁,街道在1个月内完成了拆除任务,该地块房屋虽拆除完毕,但土地补偿的差价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土地无法全部收回。(40820元/亩-49400元/亩)。土地补偿费差价、地块杆线迁移、村民组道路、涵管补偿也未到位。请求调研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