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文化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持续做好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提升文化馆、图书馆硬件设施;推进文化站服务效能,确保文化站一级站建设全覆盖。
2.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努力推出文艺精品力作。常态化开展“艺术鸠兹”、“戏曲九莲塘”、“周末剧场”、“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
3.优化城市15分钟阅读圈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运营模式,高质量打造一批融合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多功能的文化空间。
4.推进和繁荣群众文化创作,打造汽车文化音乐节,开展精品剧目巡演、戏曲擂台赛等群众喜爱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高质量办好文化节庆活动,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品牌文艺活动在镜湖举办。
二、加快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
1.持续开展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完成英驻芜领事署旧址、内思工业学校旧址修缮,落实老芜湖海关、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广济寺、英驻芜领事官邸、芜湖天主堂等5处文保单位9个“三防”项目的实施,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
2.完善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推荐申报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高标准举办非遗购物节、年货节,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
3.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持续开展讲解员培训,培养和储备专业讲解队伍。实施廉洁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工程,打造廉洁文化书房,打造红色经典线路。
4、借助影视、动漫、歌曲、文学以及名人传播效应,策划推广旅游活动。启动“跟着文物去旅行”微短剧拍摄计划,讲好镜湖文物故事。开展文物摄影作品展,推进镜湖区文物建筑二维码导览项目。
三、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1.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和产业调查分析,编制镜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镜湖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加快推动芜湖古城三期、老船厂汽车文化产业园、长鹰党校、堂子巷等标杆性文化地标建设,打造一批古今对话、中西交融、时尚经典的城市印记。
3.推动雨耕山、鸠兹风景区、步行街等景区、街区更新业态、提档升级。积极引入剧本娱乐、电竞、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体验式、互动式“网红打卡点”。
四、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开展音乐节、文化周、竞技赛、消费季等特色商文旅体活动。精心策划推出购物游、体验游、观光游等一批旅游精品线路。精准实施引客入芜,开展镜湖区四季文旅推介活动。
2.进一步扩大“镜湖夜未央”夜经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精酿啤酒节、芜湖龙虾节、青年音乐节等主题活动,策划推出夜间特色主题活动和文化旅游体育活动赛事,提振消费活力。
3.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㘰村精品示范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广泛开展“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等文化赋能活动。培育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实施乡村旅游发展全要素提升工程。
五、加快扩大文旅品牌营销宣传深度
1.以百年历史建筑及国家级非遗项目等为创意基础,提炼塑造镜湖文旅IP,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鼓励研发、制作、推广具有镜湖特色的文创产品。
2.推进“体文旅”、“农文旅”、“商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文旅产业业态,统筹谋划“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节庆活动。继续办好城市定向赛、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等赛事活动。
3.用好“镜湖发布”微信号、“山水镜湖”抖音号,加强与“欢乐芜湖”的互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加快优化文旅企业投资营商环境
1.严格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持续做好对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合法经营等各项常态化工作;落实“双减”政策,完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信息及机构资金监管,强化培训机构风险防范。
2.加强版权和公益宣传。积极开展“扫黄打非”、青少年版权保护季、剑网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完善应急广播建设。
3.鼓励星级饭店升级改造,大力招引特色民宿等为支撑的住宿载体。新增民宿不少于5处。
4.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景区、饭店、乡村建设。组织开展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旅游市场养老诈骗等问题专项治理。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做好失信名单管理。
5.制定完善文化旅游体育行业扶持发展激励政策,修改完善文旅产业链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创建高等级景区、住宿餐饮、旅行社等示范品牌,引导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做强做优,树立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