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人民政府关于芜湖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J202101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1-07-19 11:28信息来源: 镜湖区司法局阅读次数:编辑:刘金兰 字体:【  

委政法委

市民革提出的关于《关于创新完善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理顺各种关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政府主导下,司法行政机关肩负起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制定任务分解表,对各部门进行责任分工,细化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二是统筹谋划推进。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中,把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有蓝图、有规划、有体系地全面推进。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与诉讼、基层场所建设等,加大资金保障,确保长效运行。明确区级政府承担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责权限,建立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便民利民水平。市区两级虽有多项服务内容相同,但职责明晰,各司其职,服务范围并未重复。

二、不断优化夯实“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一是加强实体平台建设。我区于2018年10月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设置标准化的服务大厅,采用“3+X”建设模式,整合法律援助中心和社区矫正中心相关职能,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综合服务6个对外窗口,同时将律师管理、行政复议等职能导入综合服务窗口,公开办事指南和业务流程图,为群众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法律服务。着力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目前,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项职能由区司法局承担,并统筹安排局机关6名工作人员负责窗口工作,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2名专业律师全天候值班,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全区各街道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并结合基层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的契机,加大对全区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建设,目前全区10个街道已有大砻坊、弋矶山、天门山等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完成了提档升级达到省级标准,另外5个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建成后的街道服务站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7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都设立了村居法律顾问室、人民调解室等,安排专人值守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建设已基本形成,设施较为完备,供给内容也比较丰富。2019年以来,法律咨询总量达18900余人次,其中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47件,结案1203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8件,结案25件。

二是丰富专业人员的供给。2019年民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中山法律援助芜湖工作站落户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其中,中山法援工作站是民革在安徽省设立的首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站的设立,使民主党派在社会和法治领域有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平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并吸引了更多的法律人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2019年12月招募了121名青年志愿者律师对全区67个村居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2021年进一步优化了村居法律顾问队伍,实行区属10家律所与10个司法所“所所对接”,由10家律所选派律师对接村居,并实行AB岗的“点对点服务”,有效解决了我区基层司法所及村居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不足的短板。为加强人权保障,促进司法公正,2018年5月,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刑辩律师库,实现法律援助参与刑事辩护全覆盖。所以目前我区从事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人员主要有67名村居法律顾问、20名司法行政专项编、10名司法所助理员、77名专职调解员、37名法治副校长等,既有专业律师、也有基层司法工作人员,还有政法干警,人员专业素养普遍较高,队伍力量整体较强。目前村居法律顾问成为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的主力军,全覆盖以来在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引导下,全区村居法律顾问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670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52件,提出专业法律意见312个,开展法治宣传480余场次,并将服务内容扩大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面,有效助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夯实依法治区基础。

三是加强对法律专业人员引导。近年来,镜湖区司法局高度重视对法律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培育,律师等专业化人才稳步增加,目前,全区共有19家律师事务所,271名执业律师。为促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后盾,区司法局结合行业管理加大对区属律所律师的教育管理。2020年,区司法局先后组织举办了4期大型青年律师发展论坛,参加人数达1600余人次,杭州、南京、合肥等地的律师纷至沓来,效果明显;2021年,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组织举办律师行业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党史青年说”主题演讲比赛等,参加人数达589人次。进一步强化了镜湖区律师队伍的教育引导,引导律师群体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促进律师队伍业务能力、思想教育效果双提升。“镜湖区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青年律师提升职业素养 ”获评芜湖市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之一。

三、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惠民惠企举措

一是推行智能化服务。法律援助电话热线、12348安徽法网、“解纷芜优”多元矛盾化解平台、“镜湖司法”公众号等一并进驻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广“预约办”“在线办”“网上办”“掌上办”,引导群众通过线上方式获取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人民调解等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初步实现融合,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20年线上解答各类法律咨询970余人次,受理各类案件3600余件,发布各类法治宣传稿件532件等。

二是推行精准式服务。创新打造法律援助律师值班“镜湖模式”,在区市民服务中心、区法院、区检察院和区信访局等法律需求突出的场所设置工作站,设立律师值班点专门接待群众,并安排高质量值班律师,方便为群众及时解决法律问题。设立以来共精准解答各类法律咨询8600多人次,免费代写诉状389份,及时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1000余起,缓解息诉罢访。成立了首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引入律师等专业力量,为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依法防范风险,有效化解矛盾提供法律意见11件次,精准解答法律咨询150余人次,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量身定制的“零距离”法律服务,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立了商事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8个,调解各类纠纷227起,结案227起。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是推行互联网+普法服务。在区政府网站设立了法治宣传、法治政府专栏,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优化“镜湖司法”公众号栏目等,深入宣传“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案释法”、“普法小课堂”等主题公共法律服务典型事迹及案例。2020年,我区2篇法律援助案例入选司法部优秀案例库,3篇入选省厅优秀案例库。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信赖度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面不断拓宽,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首选率得到有效提升。

 

联系单位:镜湖区司法局

 2021年7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