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经验交流】“三心”赋能向阳而生
——绿影小学华强校区“三心工程”案例
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服务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回应广大家长和学生需求,切实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做好服务,体现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绿影小学华强校区秉持用心服务每个家庭、用爱关注每个孩子成长的初心,遵循自愿申请,公开透明,满足基本需求和非盈利性原则,打造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三心”工程。
一、因地制宜,基于学校实情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绿影小学华强校区“三心工
程”实施方案》,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等材料。通过线上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明确学校的爱心午餐、课后托管服务实施办法,要求家长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自愿选择选择是否参与教育综合服务。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贾红娟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服务综合改革工作。每学期开展教育综合服务前,由校领导牵头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确定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和具体内容。
服务时间:周一至五中午:11:40—13:40;下午16:00—17:30。
服务范围:放心午餐工程、安心午休服务、爱心托管服务。
为积极稳妥的完成此项工作,学校依照市区两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安排活动课程和师资,制定课后晚托的课程计划和教师安排,确保我校课后托管有序,高效运行。
三、午餐托管满爱心,真情服务溢情怀
1.认真调研,严把食品安全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家长自愿、费用自理”的方式,把午餐供餐作为学校新的工作重点,提升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学校积极与供餐企业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要求,并代签供餐协议;制定了《绿影小学华强校区学生午餐服务实施方案》,成立了午餐服务行政志愿队和教师志愿队,为同学们提供配餐服务。
为确保孩子均衡饮食,午餐实行配餐制,荤素搭配,科学营养,做到一周不重样。每天中午11:30,配餐公司统一配送的午餐及时送达教室。学校要求配餐公司除按配餐标准配餐外需为各班提供备用饭1份,同时妥善做好饭菜的保温措施,保证所有学生吃饱吃好。学生用餐后,餐盘、餐厨垃圾桶由公司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2. 精心策划,完善就餐流程
学校领导对学校午餐托管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调度会专题研究,并经常到现场监督指导,跟师生共进午餐,从细处确保了午餐供应和托管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实行教师陪餐制,每班安排1名教师进行学生的午餐管理、服务,细化明确餐前、就餐、收餐、餐后四个环节的服务管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礼仪、生活习惯。
全校学生开展了学习“文明就餐,杜绝浪费”倡议书活动,并在倡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做到“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午餐前的准备工作,餐前洗手,根据老师教过的“七步洗手法”,学生们认真地洗手。“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要珍惜每一粒米,懂得农民伯伯的不容易,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节约理念,真正做到“不剩一粒米,吃光所有菜”,每餐都争做“光盘小达人”。
四、构建活力绿色课堂,“五育”融合促发展
1.立足校情,优化资源
学校结合学校师资和场馆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符合校情的课后托管工作办法。工作方案采取“自主选择、五育并举”的课后服务模式,以满足家长的需求和孩子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即是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托管。“五育并举”,即是充分利用校内不同学科的师资和课程资源,开展作业辅导、少先队活动、艺体活动、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与素养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课程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教师资源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学校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后服务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同时,学校充分尊重教师意愿,根据教师的申报安排课后服务课程表。学校发挥全校教师优势,组建优势社团。这样不断尝试建构、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使之既能达到国家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2.“双减”和“五项”管理双管齐下
课后服务以完成课内作业为首要任务,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对作业进行精细优化,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展。每日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由教务处、教研组长、班主任进行逐层质量把控,让学生在校就能基本完成所有作业。
在课后服务中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给予额外点拨,对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对学优生给予教材延伸知识介绍,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后服务期间学有所获。
为了对每周课后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各辅导老师设计花名册,记录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便于班级及时总结。学校教务处设计检查记录,每天傍晚都有专人检查,对参加服务的学生人数、内容、地点、辅导老师进行检查记录。这样每日、每周进行实时监测与总结,及时将相应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并进行常态化档案记录,以过程评价促进校本课程质量不断升级。
经过课后服务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个人特长得到明显提升。学生课后服务课程,发展学生,也成就学校。随着课后服务活动的顺利开设,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课程实施和管理等方面日益成熟,逐步形成又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
3. 第二课堂,育心育体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丰富的课余时间做些啥?是家长和学生最为关心的,我校针对现状,以课后托管为主要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围绕体育、艺术、德育活动和心理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开展微队课、少先队活动,例如学校队史馆是优质的党团队史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大队部在课后托管时间,在队史馆进行四史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五、逐步完善,追求卓越
目前,学校参加爱心午餐300余人,课后托管逾千人,这给“三心工程”的教师安排及课程活动设置安排都带来不小的挑战。学校秉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方案,针对我校良好的体育场馆和设置,充分调动体育师资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学生结合个人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项式学习,在充分考虑学生锻炼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多样菜单化体育活动选项,为更好的推动课后托管特色化、品质化,做出有益的实践探索。
经过一年多教育综合服务的实施以来,学生参与面不断提升,参与人数跨越式增加。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现已初步形成课程活动多样化、学生参与主动化、素质发展全面化的良性循环。学校将继续秉持为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不断优化课后托管的方案和实施,不断完善教育综合服务改革机制与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