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农业农村水务局“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发布时间:2022-05-12 09:53信息来源: 镜湖区农业农村水务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时期治水思路,遵循“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统筹谋划工程建设与行业监管工作,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协同治理水平,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新老水问题,做好水灾害全面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污染治理,稳步推动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民生改善协调同步,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与水生态保障体系。

二、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排涝、饮水、灌溉和水环境问题,促进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提升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把共抓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守生态红线、环境底线、资源上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范标准,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红线,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现人、水、自然和谐共生。

聚焦短板,统筹兼顾。针对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查清镜湖区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促进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强化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发展、交通航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协调国土空间利用需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坚持河湖水域系统治理,综合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处理好治理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发展规模,建立水利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实现建设、管理、改革同步发展。

改革创新,监管有力。根据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努力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水平。强化队伍依法治水管水,建设智慧水利科技兴水,全方位提升监管的水平和质量。从法制、体制、机制上,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加强工程运行监管,保障“十四五”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三、总体思路

一是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新形势,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切实转变治水思路,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规划,确立全区“十四五”水利发展总体布局;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镜湖区水利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系统研究解决对策措施,科学确定规划目标,深入研究重点问题,因地制宜补齐当前水利工程体系的突出短板,确立全区“十四五”水利发展重点项目;

三是要按照以水定需原则,体现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要求,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工作,提高涉水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要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水利行业用水、治水、管水能力;

五是要匡算“十四五”水利发展投资需求,提出资金渠道、分期实施意见和保障措施。

四、发展目标

2025年末,镜湖区防洪排涝减灾与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水优先双控行动稳步加强,水生态文明与河湖健康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1. 防洪排涝减灾

1)防洪目标

城北圩为芜湖市的主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

属水网区中片的荆山圩、三连圩、埭南圩等堤防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防洪标准。

2)排涝目标

城区排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

农排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最大3日暴雨不受涝。

2.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1)节水目标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高耗水行业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街区机关及其所属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2.75%、4.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1%以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重点取水用水计量率达到100%。

2)城乡供水目标

街区、居委会供水条件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供水体系完备,供水水源地安全,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进一步增强,备用水源、城区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稳定在100%、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7~98%;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3)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已列入有关规划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三连圩、埭南圩生态美丽灌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成一批水源、引调水、水系连通、提水等工程,系统完善引调水骨干工程格局和区域供水保障工程布局,补齐供水工程短板,巩固提升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能力,提高抵御旱情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3. 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地表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重要河湖控制断面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全部河湖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并保持正常运行;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以河流为脉络,以街区村庄为节点,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治理,通过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治理等,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

4. 水利监管与改革目标

强力推进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监管人员基本到位,监管方式和监管责任基本明确。河湖长制进一步深化,河湖空间管控、水域岸线管理能力逐步加强,推进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群众对河湖满意度提高加强。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水利人才队伍更加专业化,基层水利服务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显著提高。

5. 信息化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构建镜湖区智慧水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区防洪排涝、水文监测、水土保持、工程安全、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采砂管理等感知信息平台建设及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优化水利信息资源配置,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河湖在线动态监管。升级改造现有网络核心设备,利用“5G”技术建设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骨干网络,利用AI、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遥感解译、水利模型等平台能力,全面提升水利业务的精细管理、预测预报、分析评价与决策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