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2022年“双减工作”推进实施情况
一、完善“双减”配套措施
自2021年7月,“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镜湖区教育局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镜湖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双减”专门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摸底工作,按时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以及“压减”工作。建立区“双减”特约监督员制度,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摸底工作,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及“压减”工作。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辩证看待“减”与“加”的关系,“减”即“去繁从简”,以“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为总要求,推行作业改革,各学科开展 “控量重优化,提质促教学--学生作业专题研讨活动”,在“2021-2022学年度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我区推荐的作品获奖率在全市和全省均名列前茅。力求在“双减”的形势下,促进广大教师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布置作业更科学合理,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确保学生学好知识,夯实基础。“加”则是指在精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佳”。各学科围绕新课标,依托主题教研活动,探索实证研究范式,改善课堂教学变革视角,指导教师从课堂特征、学情诊断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把“双减”措施落在实处。在2022年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区获市一等奖19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7人。同时,启动镜湖区爱心托管行动正式,5个试点街道共计5个爱心托管点按计划完成全部课程内容,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
二、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镜湖区开展“控量重优化,提质促教学——学生作业专题研讨活动”。既有政策解读,也有专题培训;既有课时作业设计,也有单元作业设计;既有整体建构,也有分学段研讨;既有校本教研团队的可贵探索也有校际之间的互动交流。各学科力求在“双减”形势下,不断深化课改,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确保学生学好知识。
举办区“2021-2022学年度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指导并推荐62个作品参加市级比赛,获一等奖34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9件;50件作品推荐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26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6件。
各学科围绕新课标,依托主题教研活动,探索实证研究范式,改善课堂教学变革视角,指导教师从课堂特征、学情诊断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把“双减”措施落在实处。
举办区2022年优质课评选,指导并推荐44位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获市一等奖19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7人。
三、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益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按照生活化、综合化、学术化、传统化“四化”价值取向,深化各学段学科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研发,促进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种”关键能力提升。突出抓好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教学与高中学习的衔接。实施“大语文教学工程”和“英语提升工程”,抓好阅读、戏剧课程。开展有效课堂研究建设,着力落实“集体备课”,落实“有效课堂八条”,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推进作业课程化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排足乒等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开展体美劳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优势项目,普及劳动课程。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强化书法教学和实验教学。实施“中小学创新教育贯通工程”,完善小学、初中贯通、联动机制。强化青少年科技创新、编程思维、3D 制作等教育,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必修范畴,进一步完善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促进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遏制隐形违规学科类培训
隐形违规查处的难点就是发现难,我局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如下举措应对:
一是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凡接到举报必查;二是发挥市场监管网格员作用,智慧芜湖系统下有个网格化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就纳入了该平台,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就会通过终端上传至平台,教育局会接受到数据,安排上门核查、处理。三是发挥社区网格员的作用,把治理延伸到了小区,同样在智慧芜湖系统下还有个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也可称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平台,社区网格员在小区内发现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后,通过街道把信息传给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在教育局的牵头下,联合相关部门上门处置。
为提高问题查处的实效,我们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镜湖区为弥补人员不足、覆盖不全等问题,引进了第三方服务公司参与检查和核查工作。由于隐性违规大多存在时间不固定,甚至培训地点也不固定的问题,所以镜湖区再发现违规线索后,会安排第三方先进行暗访核查,摸清规律,确保上门能发现问题、找到人。二是多部门联合查处,对于屡教不改、涉及面较广的隐性违规,镜湖区充分发挥多部门的力量,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多部门上门查处,从而发挥多部门的作用,提高查处的实效,确保起到威慑作用。
五、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
存在问题:一是发现难。虽然镜湖区采取了多种办法,但是对于隐性违规最难的还是发现,各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各种违规形式五花八门,有的地下培训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采取临时通知学员培训地点等等,如何做到能及时发现存在很大困难;
二是辨别难。对有的隐性违规行为很容易区分,但有的违规行为却很难辨别,隐性违规不仅存在隐蔽性,还存在多边性,不停得会有新问题、新情况发生。
三是查处难。镜湖区教育局在发现隐性违规后,采取的措施多是现场疏散学生,下达整改通知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只能说是摆出了一种姿态,但效果并不明显,威慑性不强。
应对建议:一是加快相关配套文件或法律法规的制定,文件中明确:(1)在社区网格员、市监部门网格员工作职责中增加对隐性违规的摸底报送,这样调动巡查、报送的责任感;(2)鼓励各地通过聘请第三机构开展暗访,从而为各地聘期第三方的合理合规提供依据;(3)要求各地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各地采取有奖举报的方式。从而增加发现违规问题的效率和几率。
二是加快校外培训机构立法进程,在法律法规职工明确对隐性违规的处置意见。加速建立专业教育执法队伍,制定教育执法规范,明确处罚标准,增加隐性违规的成本,形成有效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