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2日
发布地点:
主持人:梁燕华
发布人: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四区一中心”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提升经济运行和社会各项事业质效。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全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8亿元,增长4.7%;服务业增加值375.7亿元,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获得省政府一季度投资“赛马”激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亿元,增长2.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281、18705元,分别增长4.4%、5.8%。高质量完成五经普阶段性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基本盘”更牢固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聚焦人力资本、软件信息、工业互联网、金融、新零售等细分领域提质增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获评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细分领域考核全市第5名。汽车产业势头良好。坚持“三平台一生态”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构建芜湖市“汽车文化核”的目标,努力提升主城区汽车服务业能级,上半年汽车服务业营业收入52.8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强力推进“双招双引”,上半年全区新签约项目59个,其中途居露营等用工百人(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6.92亿元,增长12.1%。各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顺利迎接国家、省两级督导检查。消费环境提振向好。擦亮“乐享镜湖”品牌,开展首届麻辣烫生活节、龙虾美食节等促消费系列活动41场,发放惠民消费券超240万元。加快推进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各大商场相继提升品牌,八佰伴等商场成功引进好利来、YSL等首店首牌8家,助力主城区商业核心区蝶变新生。
(二)坚持改革开放,内生发展“驱动力”更强劲
科技创新强基赋能。加快创新园区建设,区科创发展中心主体完工,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镜湖绿地G/F栋等项目建设提速,乡村振兴产业园获评省众创空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74件,增长12.6%;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95件,增长12.4%。人才生态近悦远来。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个、领军人才4人、高端人才73人,新引进大学生5441人。持续做好就业保障,举办各类主题招聘会85场,服务企业918家,达成就业意向1639人。重大战略推深做实。制定印发区域重大发展战略2024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新增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等6地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加大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先后举办文旅推介会2场、开展教育领域合作交流7次、选派21名干部赴上海、常州开展“百日实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进综合受理窗口“一站式”服务功能,创新推出“码上知”“潮汐窗口”,为餐饮店开办平均节省选址时间20%、减少低效投入30%,平均缩短群众办事等待时间30分钟。强化“镜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先后获评省政务服务效能典型案例、市2023年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质量强区赋能发展。大力开展质量强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质量强区评审答辩。组织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我区标杆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指导帮助2家企业申报省政府质量奖,3家企业申报“首席质量官”创新典型案例,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新格局”更凸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28个老旧小区及片区改造,华衍水务宿舍改造项目已完工;完成市政燃气管道改造5.35公里,庭院燃气管道改造18.91公里,燃气立管改造33.25公里。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公共停车位827个,协调落实“共享、错时”停车位3686个。新建“口袋公园”2处,建设青弋江北侧沿河路健身步道7公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半年村均经营性收入63.13万元,12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性收入130.75万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5931.6万元。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明确帮扶措施325条,多措并举累计消除各类风险164条。有序提升乡村面貌和基础设施功能,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供水同水质、同服务。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抓好便民及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北门口社区成功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第二批案例集。持续推进“门前三包”工作,制定《镜湖区2024年“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方案》,整治出店占道经营800余处,清理杂物乱堆放乱披挂420余处,拆除违规店招广告41块。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规范建筑垃圾管理。扎实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处罚“小散乱”违法行为17件。
(四)坚持绿色宜居,生态环保“金名片”更亮丽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做好大气、水生态、土壤及固废等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全区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二水厂(杨家门)长江水源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100%。九莲塘成功创建市级幸福河湖,长江(滨江公园)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长江保护有力有效。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禁捕工作站建设,健全“人防+技防”禁捕监管体系,增设监控探头26个,落实24小时巡查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次,查处违法垂钓案件7起。落实退捕渔民保障措施,141人应保尽保,94人实现了转产就业,确保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双碳战略稳步实施。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方村街道70MW、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导做好风电项目报批工作。支持鸠兹能源、虚拟电厂及充换电公司落地并加快发展,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各类汽车充电桩167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77%。
(五)坚持民生为本,广大群众“获得感”更充实
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大力实施50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15.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80%。全区55个社区实现“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古城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滨江社区等32个社区获评2023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社区,镜湖区荣获全省2023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工作激励先进县区。教育供给更加丰富。实施“四免一补”政策,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至965元和745元,累计支出补贴经费3429.8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预计可新增学位近7000个。健康镜湖加快建设。加快医联体建设,与市二院、皖医二附院签订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协议,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发展特色专科建设,谋定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向,天门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中医神经筋伤科特色专科。文旅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1个书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50余场,“欢乐芜湖·周末剧场”“四季村晚”举办各类演出50余场,方村街道㘰村入选省级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举办首届龙舟赛、2024“徽风皖韵”第八届国际标准舞青少年精英赛等群众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5场次,吸引群众近10万人次。
(六)坚持共建共享,社会治安“新模式”更完善
基层治理创新有力。拓展基层治理服务阵地,新增社会组织14家,街道社工站覆盖率100%。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人民调解+”模式,织密“区级矛调中心+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立体化调解网络,排查化解各类纠纷2539件。高效运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线上系统,办结哨件1380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57%。建成“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并投入使用,电信网络诈骗同比下降36.97%。安全保障不断筑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依法依规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209个。强化对食品生产、药械化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超50%。开展“中小学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检查中小学以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等共42家,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印发《镜湖区“拆窗破网”暨打通“生命通道”推进实施方案》,拆除违规设置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3850处。持续深化粮食与耕地保护、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主要从6个方面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具体为:一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三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是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服务品质;五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六是维护发展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力争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继续谱写现代化镜湖建设的崭新篇章!